
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有着诸多益处,它不仅能为婴儿提供营养丰富、易于消化吸收的天然食物,增强婴儿免疫力,还能促进母婴情感交流,同时帮助母亲子宫收缩,减少产后出血。然而,在产后母乳喂养过程中,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,需要母亲和护理人员共同应对。
乳汁分泌不足是母乳喂养普遍的问题之一。原因是多方面的,产妇产后身体虚弱、营养不良,尤其是蛋白质、热量摄入不足,会影响乳汁合成。初产妇缺乏喂养经验,喂奶次数过少,不能有效刺激乳腺分泌乳汁,或者喂奶姿势不正确,导致婴儿吸吮效率低下,也会造成乳汁分泌减少。另外,产后情绪波动大,如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,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,抑制乳汁分泌。
针对乳汁分泌不足,护理人员应指导产妇合理饮食,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,如瘦肉、鱼类、蛋类、豆类等,多喝营养丰富的汤汁,如猪蹄汤、鲫鱼汤、鸡汤等,以促进乳汁分泌。同时,要帮助产妇掌握正确的喂奶技巧,按需哺乳,增加喂奶次数,一般每2 - 3小时喂奶一次,每次喂奶时间不少于15 - 20分钟,让婴儿充分吸吮和乳晕,有效刺激乳腺。此外,关注产妇的心理健康状态,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,帮助产妇缓解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,保持心情舒畅,也有助于乳汁分泌。
疼痛与皲裂也是困扰产妇的普遍的问题。根本原因是喂奶姿势不正确,婴儿含接方式不当,往往只含住,未将大部分乳晕含入口中,导致局部受力过大,会造成疼痛和破损。另外,皮肤娇嫩,产后频繁喂奶,反复受到摩擦,也增加了疼痛与皲裂的风险。
为预防和缓解疼痛与皲裂,护理人员要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,让婴儿的嘴巴张大,将和大部分乳晕含在口中,使婴儿的吸吮力均匀分布在乳晕上,减少对的损伤。喂奶后,可挤出少量乳汁涂抹在和乳晕上,乳汁中的蛋白质和脂肪能起到滋润和保护皮肤的作用,待其自然干燥后再穿上内衣。如果已发生皲裂,症状较轻时,可继续哺乳,但要注意先喂健侧,再喂患侧,减少患侧的吸吮时间;症状较重时,可暂停直接哺乳,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,装入奶瓶喂养婴儿,待皲裂愈合后再恢复直接哺乳。同时,可遵医嘱使用一些安全的保护药膏或制剂,促进伤口愈合。
产后胀痛较为常见,多发生在产后3 - 4天,主要是由于乳汁分泌增多,乳腺管不通畅,乳汁淤积在内所致。如果乳汁淤积不能及时缓解,细菌侵入乳腺组织,就容易引发乳腺炎,表现为局部红肿、疼痛、发热,严重时还会伴有寒战、高热等全身症状。
为预防胀痛和乳腺炎,护理人员应在产后尽早帮助产妇开奶,一般在产后半小时内就让婴儿吸吮,促进乳汁分泌和乳腺管通畅。指导产妇正确哺乳,按需哺乳,避免乳汁淤积。哺乳前,可先用热毛巾热敷3 - 5分钟,促进血液循环,然后轻轻按摩,从边缘向方向按摩,帮助乳汁排出。假如慢慢的出现胀痛,可让婴儿频繁吸吮,也可用吸奶器吸出多余乳汁,缓解胀痛。若发生乳腺炎,应及时就医,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,同时继续哺乳,以防止乳汁淤积加重病情。在乳腺炎初期,可在哺乳后用芒硝外敷,将芒硝碾碎装入布袋,敷在上,芒硝会吸收内的水分,减轻肿胀和疼痛。
部分婴儿在出生后有极大几率会出现吸吮困难的情况,原因可能是婴儿口腔结构异常,如唇腭裂等,影响正常吸吮;也可能是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,吸吮反射较弱;还有可能是产妇条件不佳,如扁平、凹陷等,导致婴儿难以含接。
对于婴儿吸吮困难的情况,如果是口腔结构异常导致的,应及时就医,根据详细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干预。对于扁平或凹陷的产妇,护理人员可在孕期指导其进行纠正练习,如经常牵拉,使突出;产后可使用矫正器帮助突出,便于婴儿含接。在喂奶时,可采取了特殊的喂奶姿势,如环抱式喂奶,让婴儿更容易含接。对于吸吮反射较弱的婴儿,可耐心引导,通过轻抚婴儿脸颊、刺激其口唇等方式,激发婴儿的吸吮反射,逐渐帮助婴儿掌握正确的吸吮方法。
产后母乳喂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,通过正确的护理对策,如合理饮食、正确的喂奶姿势和技巧、心理支持、立即处理问题等,能够有效解决这样一些问题,保障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,促进母婴健康。(新乡市妇幼保健院 杨慧婷)
- 15963662591
- xue@wfanxcl.com
-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北海路8616号商会大厦1424室